区文化和旅游局“书斋奇妙夜 文化会客厅”项目荣膺2025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创新案例
11月7日,2025群众文化品牌发展大会在海南省三亚市开幕,本次大会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。河西区文化和旅游局开展的“书斋奇妙夜文化会客厅”项目,获评2025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创新案例,此殊荣是我市唯一获评项目。本…
11月7日,2025群众文化品牌发展大会在海南省三亚市开幕,本次大会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。河西区文化和旅游局开展的“书斋奇妙夜文化会客厅”项目,获评2025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创新案例,此殊荣是我市唯一获评项目。本…
一九五六年秋意初起时,爷爷步入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,开启了晚岁的学术征程。这本日记便从那时起,默默承载着他的思考轨迹——既有书斋里的专业求索,亦有时代脉动下的个人省思;既见学术理想的微光,也记柴米油盐的日常。
窗外的银杏又落了一层,金黄的叶子铺在青石板上,像谁把阳光碾碎了撒下来。我坐在书斋里,指尖划过书页间积年的折痕,忽然想起昨日友人的话——他说人活一世,总要干出些名堂,让名字被人记住,才算没白来这世上走一遭。我当时只是笑,没说太多,此刻对着满架的书,倒有了些细碎的
陆游是中华文化史上最具家国情怀的伟大诗人之一,其诗词中激荡的爱国热忱与豪迈气概,至今仍深深感染着无数读者。今年适逢陆游诞辰900周年,人民文学出版社特推出古典诗词研究大家莫砺锋先生撰写的《陆游十讲》,以作纪念。全书语言流畅、见解精辟,是一部推动陆游诗词普及、弘
坝光自然学校2025年重点推广“银叶树的朋友圈”项目,以“银叶树保育计划”品牌活动、《坝光有片银叶树》书籍、《坝光之光》纪录片为抓手,联合深圳市及各区图书馆开展“坝光有片银叶树”图书馆之城少儿科普月系列活动,包含了图文展览、系列讲座、手工课堂、科普探秘等20多
中国嘉德2025秋季拍卖会11月隆重启幕,瓷器及古董珍玩部新增设「礼在野——茶香道具与书斋长物」专场,甄选79件各式作品,涵盖以紫砂为主的各式茶器、漆木等各质香具,同时辅以奇木奇石等文房清玩。
Hello大家好,欢迎收听我们的播客,我是主持人凌薇。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陈峰老师,一位热爱生活的作家来和大家聊聊生活中的点滴。大家好,我是晨风,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向鱼,今天咱们就一起享受这片刻的宁静,咱们来聊一聊最近的一些所见所感,尤其是这个秋天的雨,给南方的小
夜深人静的时候,你是否也曾觉得自己像一本被翻开到某一页的旧书——字迹模糊,故事未完,人却早已丢失在文字的缝隙之间?我常常想,世事纷扰,我们到底该将那一颗疲惫、脆弱的心藏在哪里,又能在哪里被温柔安放。
在喧嚣世界里,每个人都像赶路的旅人,被琐碎事务推搡着前行。疲惫时,你是否也渴望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角落,可以放下伪装,把满身故事缓缓安放?心灵书斋,就是这样的地方——无数人在这里歇息、反思、被治愈,也许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。
很多人以为治愈在于一句漂亮的话,但真正安抚人的,从来不是外界的热闹,而是内心那座无声的“心灵书斋”。那里没有嘈杂、没有评判,我们可以坦然面对一切脆弱。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时刻?在外面被生活揉搓得筋疲力尽,好像无人理解,也无人见证。但只要静下心,把日常的琐碎叠进自
凌晨三点,我在昏黄的灯光下翻开那本读过无数遍的旧书,书页微微发黄,指尖触到纸张时,一种安静的温度缓缓流淌进心里。每个人都曾有这样一个时刻,你渴望逃离喧嚣和琐碎,却找不到归处。那一刻,你会明白,最需要的是给灵魂找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斋,哪怕只是一方微小的天地。
恍惚的灯影里,时光瘦成短短的一行,你坐在往事的角落,看年华远去,落白了灯花,沧桑了眉弯,辗转了流年,读薄了岁月,裹满清冷素白的萧声与月光。
山居文/林海归隐山居近岭巅,依云枕月梦无边。无闻俗事逍遥客,坐数兰花恰如仙。【七绝】山居文/林海谁共谁人酒一坛,书生穿着破衣衫。大鹏不作飞天梦,但爱观兰卧石岩。【七绝】山居文/林海兰花朵朵雾烟霾,细雨丝丝一小斋。名若浮尘皆拂落,炉前煮酒又添柴。【七绝】避秦文/
在古代,提及“书童”,他们为主家公子研墨铺纸,背负沉重的书箱行走在乡试会试的漫漫长途上;
体育赛事最迷人之处,恰恰就在于这分秒之间的可能性。不仅是强势方的追击、弱势方的反攻,每一个传球、每一次扑救,都如同拆盲盒般,藏着未知的惊喜——正是这种不断反转的悬念感,吸引越来越多人不再满足于蹲守屏幕直播,而是走进球场亲身感受比赛的脉搏。
书斋,顾名思义要有书。这些年来我也积累了一点书,大致分为文学和艺术两大类。这些书有自己买的,也有朋友送的,还有就是参加相关活动时带来的。凡有价值的书我都保存着,总共大约有三千多册。三千多册书不算多,与朱彝尊《曝书亭》的八万册相比,不能同日而语,不到它的二十分之
我自2005年执教华侨大学美术学院至今,恰满二十载。岁月沉淀下的不仅是教学经验,更是父亲与公公两位长辈留给我的精神财富。他们像两盏明灯,一盏以军旅风骨照亮我前行的路,一盏用墨香书韵滋养我的灵魂,共同塑造了我今日的教育模样。
《柴德赓日记》1964年7月2日日记有一条谈到刘乃和《旧五代史》点校:“午前至陈乃乾先生处……乃乾先生谓未阅《五代史校稿》前,不知乃和有此能耐,既见稿本,不胜敬佩。”陈乃乾,浙江海宁人,1896年生,曾就学东吴大学国文系,擅版本目录之学,精于古籍校勘,此时任职